提纲:
一、引入
– 简述对家乡的初印象。
二、发展
– 描述家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。
– 讲述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经历。
三、高潮
– 分析家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显著变化。
四、结尾
– 表达对家乡未来的美好祝愿和自身成长的思考。
范文:
我眼中的家乡,是那片孕育我成长的地方,它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。从儿时的记忆里,家乡的山清水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青山绿水间,小桥流水旁,每一处风景都透露着自然之美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家乡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。
记得小时候,家乡的小路还是泥泞不堪,每逢雨后,泥泞便成了我们嬉戏的乐园。但现在,宽阔平坦的道路取代了泥泞小路,不仅方便了出行,也成为了家乡发展的见证。每当看到新修的公路延伸进远方的田野,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自豪感。
除了交通的发展,家乡的科技和文化也在不断进步。曾经,家乡的人们还依靠传统农业生活,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求学或工作,家乡也开始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,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。此外,文化活动也日渐丰富,图书馆、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让乡亲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彩。
家乡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。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更新换代,更是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。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奋斗,也预示着家乡未来的繁荣与昌盛。
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,我不禁思考自己的成长与家乡的变化之间的关系。从稚嫩无知的孩童到如今即将毕业的学生,我在家乡这片热土上不断学习、成长。每一次回望过去,我都能感受到家乡给予我的温暖与力量,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。
展望未来,我期待家乡能够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我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家乡会变得更加美丽、繁荣。而我,也将带着家乡的骄傲和记忆,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评分标准:(总分100分)
一、内容(30分)
1.中心明确,围绕“我眼中的家乡”主题展开论述。
2.情感真挚、逻辑清晰,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。
二、结构(30分)
1.文章结构合理、层次分明,符合题目要求。
2.开头引人入胜,中间详略得当,结尾有力总结。
三、语言(20分)
1.语言流畅、生动形象,能够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。
2.词汇丰富、句式多样,避免使用生僻字词或复杂句型。
四、创意(15分)
1.有独到见解,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或见解。
2.能够结合具体事例或数据支持自己的论点。
五、文采(10分)
1.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本表现力。
2.注意段落间的过渡,使文章更加连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