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引入部分:开篇描述梦想之树的意象,象征着个人成长中的梦想和追求。
2. 主体部分:分为三个小节,每个小节探讨不同成长阶段的梦想与挑战。
– 第一小节:初中一年级时,梦想是探索未知,勇敢尝试。
– 第二小节:初中二年级时,梦想开始明确,是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追求。
– 第三小节:高中及以后,梦想成为理想与现实的桥梁,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努力。
3. 结尾部分:总结梦想之树的成长变化,强调成长过程中的思辨感悟。
二、范文
我的梦想之树
在我心中,梦想之树是一棵参天大树,它扎根于时间的土壤,枝繁叶茂地生长着。这棵树见证了我从一个好奇宝宝到一个有理想、有抱负的少年的成长历程。
初中一年级时,梦想的种子刚刚种下,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,播撒着对知识的渴望。那棵树是一棵幼苗,尽管还不够强壮,但它坚韧不拔地向上生长。那时的梦想很简单,就是努力学习,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。
随着岁月流逝,到了初中二年级,我对梦想有了更深的理解。那棵大树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,树干粗壮,枝叶茂盛。我开始明白,梦想不仅仅是一个目标,更是一路上的挑战和考验。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,如何在挫折中站起,继续向前。这时的梦想,像是一条蜿蜒的小溪,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的心灵,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稳。
到了高中乃至更远的未来,这棵梦想之树更加高大挺拔。它不仅需要阳光和雨露,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来支撑。我的梦想之树不再是简单的树木,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桥梁。我明白了梦想的力量,它能够引领我们超越自我,实现更高的价值。
三、出题依据
本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成长变化的认识以及思辨感悟能力。通过写作梦想之树的不同阶段,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梦想的认识和理解,以及对成长过程中遇到挑战和困难的态度和应对策略,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与逻辑思考能力的考查。
四、作文类型
议论文
五、评分标准
1. 内容要求:主题明确,围绕“梦想之树”展开,表达清晰的成长变化和思辨感悟。
2. 语言运用:词汇丰富,句型多变,符合议论文的语言风格。
3. 结构布局:文章条理清晰,层次分明,各部分内容衔接流畅。
4. 创新思维: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,展现个性思考和深度思辨。
5. 情感表达:情感真挚,能够触动人心,使读者产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