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开篇引入:描述一次亲身经历,展现大自然的美景与震撼。
2. 个人情感: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。
3. 成长变化:叙述随年龄增长,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发生变化。
4. 思辨感悟: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,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。
5. 结束总结:以对未来的憧憬,呼吁人们珍惜和保护自然。
二、范文
我眼中的大自然
大自然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。每当我踏入大自然的怀抱,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。
小时候的我,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。我喜欢在草地上奔跑,感受风的轻拂;我喜欢坐在河边,聆听流水潺潺的声音。那时的我,对大自然的理解还很肤浅,只是觉得它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库,等待我去探索和发现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大自然的认识逐渐加深。我开始注意到它的美丽与脆弱并存。曾经看到过一片被砍伐殆尽的森林,那曾经郁郁葱葱的景象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。那一刻,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。我开始思考如何去保护这个给予我们生命和希望的地方。
现在,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,对大自然的感情也更加复杂了。我知道,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,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。我开始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比如垃圾分类、节约用水等。我相信,只有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,大自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。
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更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者。每一次与它的相遇,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。我相信,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会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,继续前行,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三、出题依据
该作文题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个人视角,深入挖掘和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情及认知过程。文章要求围绕个人成长的变化展开,结合具体事件或经历,展示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,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思考。同时,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,提出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和建议,体现情感与逻辑并重的特点。
四、作文类型
本篇作文属于散文类写作。通过生动具体的叙述,描绘个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,以及随年龄增长对自然认识的深化过程。同时结合个人行动,展现环保意识的提升,符合散文体裁的抒情与记叙相结合的特点。
五、评分标准
1. 内容要求:紧扣主题“我眼中的大自然”,情感丰富且真实,能够打动人心。
2. 逻辑性:文章结构条理清晰,观点连贯,论述合理有序,能够自圆其说。
3. 语言表达:文字通顺流畅,用词恰当,句式多变,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。
4. 创新性:创意新颖,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,不落俗套。
5. 感染力:能够引起读者共鸣,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。